日常政治 关于“疫统三年”和“自我讲述” Check 了一下自己的 Twitter 记录,我确认了自己还是频繁使用“疫统三年”,“疫统”这样的词汇的。“三年自然灾害”就是一个很糟糕的词,但是它已经完全进入了我们的历史词汇系统和日常词汇系统,大概很难摆脱和纠正了。我也很难找到一个词替换它,又能在写作和沟通中不用专门做解释。所以,所谓“疫情期间”、“三年疫情”,一开始我就想用一个其它词汇来替代,能够很容... 2024.12.11 日常政治
杂记 对丘成桐谈美国政府的学术歧视有感 在 Solidot 看到一篇文章:《丘成桐称华裔科学家别无选择只能离开美国》,引用如下:2022 年从哈佛大学退休前往清华大学创办数学科学中心的著名数学家丘成桐称,很多华裔学生因来自美国政府的歧视而被迫离开。他说,华裔科学家别无选择只能离开美国,因为他们在一个支持的研究环境下工作能取得最佳的效果。此类人才外流对美国而言是不幸的,因为这有可能削弱其研究能力。对... 2024.12.11 杂记
杂记 大抵我们也不再能兴致盎然讨论新话题了吧 昨天更新了《在地与离岸》的第22期,有朋友留言问我有没有去东大。我猜想说的是去听名人讲座吧。然后又想到看到 X 有人说,来了一个知名学者,东京就像过节一样,我觉得还真是一个不错的比喻。我似乎是绝对不会去凑这种热闹的。似乎只有大学本科的时候喜欢各种讲座,后来就没什么意思了,很难从中有什么真正受益,大部分阅读书籍和文章收获更多。互联网已经开始了,后来就更加容易了... 2024.12.07 杂记
言简地 不要轻飘飘地用一些流行语言 我说点价值观碎片化的事情,或者说“千万不要随便用网络流行句子”这件事情。比如“你不能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而是要解决问题。”这个句子是不是很好,但用得太多了,耳熟能详,它原本是“言论自由”的辩护,是指要给人说话的权利。但我举一个例子:比如拿刀杀人。拿刀杀人这件事情吧,个人觉得,这个人还是要判刑的。不能说这个人是“提出问题的人”,不能针对。但是它暴露出“有人拿到杀... 2024.11.28 言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