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话题最恰当的语境,和更准确的问题

最近听到不少人说,出来了还不说什么时候说,或者,现在就是我们必须多说的时候了。我也不反对,但是也觉得也很无趣。大概是我算一直在说吧,说的疲惫了,说得不断重复了。

虽然没有放弃,但是经常感受到巨大的疲倦。还坚持说下去大概包含了一个不断提醒自己认知的价值吧。

最近讨论“深圳日本学校小学生被刺死亡”时,我感觉自己的聚焦有点过于分散,或者没有层次了。

一个话题或许有最恰当的语境,顺便其实就有了一个更真的问题。比如深圳日本学校小学生这个事情,仇日、仇日教育当然是真的。但是它更主要的我觉得是另外两个点:

  1. 一个点是“儿童”被普遍的当作发泄对象。这背后是极权更大的问题,极权下人们被剥夺的文明性最多的东西。
  2. 另一个点是,很多人被完全剥夺以后就自我放弃了,于是选择社会发泄。这恰好也是极权的核心的,既取消人的可能,也不承接人的崩溃。

这之后,仇日情绪、抗日情结、反日教育成了一个关联出口。

所以是三点联合的结果。

我自己原本追求的发现、阐述自己对社会为何成为这样的认识。但是身处日本,“语境”确实发生了变化,以至于议题也就转向了。而我另外一个很看重的领域是,分析人们是如何看问题以及为什么这么看问题,即公共舆论为什么是这样。显然因为“在地与离岸”双重语境出现以后,这种“人们是如何议论这个话题的”就变得复杂了。

所以,还是应该有个“最恰当的语境”、更准确的问题,以及相对最重要的选择吧。

毕竟我认为,社交媒体时代,一个人最大的道德和智慧都在于选择什么议题来进行讨论。

所以还是要去找更准确的问题,和更恰当的语境,来看待某个事件以及它的诸多讨论。

Avatar photo

作者: horse

我们在每个都市都会走失; 但我们依然会扣扳机,狩猎自己 每个人都闪耀独特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