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最近这三十年“支那”重回中国人日常语言,以及为什么“支”是个独立词
我本来想发条 X 帖:了解的人都知道,作为阴阳怪气大汉族中心主义者,都是认为Cina是Qin(秦)的音译(此处省略中古音研究xxx字),“支那”本质是对秦朝的复辟,哦,崇拜,充分表明了“秦制两千年”传统古国文明的魅力 … #册那你在说啥默默删了,还是要克制自己滑稽。但这个其实有所指,本质是想说,追溯“支那”这个词的做法是混淆,是转移,是让话题无法讨论。所有(假设)复杂的问题,都有一个点:我们从什么时间开始讨论起?“支那”这个词是有结论的,哪个AI都可以帮你捋一条线。但最近二三十年它怎么回到中国人的日常语境里,怎么再输出到海外和台日,勉强可以作为我们讨论话题的开始,我是说一定要以“支那”作为对象的话。(稍后讲我不以它为讨论对象。)一个成年人对这样的“支那”重回是有体感的,先是要继续大力搞爱国,就有了反日和抗日剧;抗日剧在影视审查机制下成了安全出口,变成了超大量的抗日神剧;抗日神剧的老年观众作为受众,年轻观众做为生产者,抖音这类社交媒体尤其是视频接受了“支那”。对,整个支那回潮都是“中国内政”。社交媒体就是吵架的,每个人都在寻找词语武器和敌人,“支那”进一步产生了多样使用,当然,也输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