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粪脑子”和KOL们“春雷炸粪坑”

很多不能独立发帖、自我陈述的人,再社交媒体上主要做两件事情,“媚上、欺下”,当然略有不同。

前者的体现在于对于某些 KOL,他们的心态基本就是“溺水抓稻草、扑通抱大腿”的方式。因为生活情境逼仄,或者内心有所郁结,特别需要“跟随”,把自己交付出去,让自己成为喽啰,成为一个“大局”里的水花。

特点就是爱转发,爱跑到别人下面留言,“那谁谁说得好 …”、“你怎么不看那谁谁 …”。

然后这些逼仄和郁结,突然有了一种“言论大棒子”,只要背靠 KOL,或者拾一点牙慧,找到几个句子、几个观点,知道三两件事情,就可以满屏幕的喊。

跑到这里留言,“你不懂”,跑到那里留言,“这个事情其实 …”。概括就是一边爹味一边秀自己。

总而言之这类人,你让他自己开帖子,认真的陈述、认真的言说,基本是不可能的。他们的脑容量就是那么混乱的一坨,里面有几个“图腾化”的点,每天在社交媒体上找“触发”。

他所有的思考都必须被别人的帖子触发。

当然 KOL 是有很懂的,某些 KOL 知道自己的粉丝基本都是这样的粪脑子,所以“往粪坑里让鞭炮”就是他们定期的娱乐节目,反正他们自身早就臭不可闻,于是只觉得丢进粪坑的春雷搅起了“视觉奇观”。

但凡有点洁癖的早就躲到平原、山林了,隔离得清楚明白。

不要给社交媒体的恶任何机会

在茫茫的社交媒体上,一个人所能发挥的力量特别少。但其实社会也是这样的,我们为什么会得到一个良性的社会,它其实是人选择了大量的“道德行为”,或者是遵守了法律规则、习俗等。社交媒体的问题是,提出了大量全新的“行为”、“社会互动”,所以需要每个人去重新建立规则,这大概是要两三代人的漫长时间吧。

如果很多黄推账号以Spam方式活动,那么人要做的事情,就是第一时间屏蔽。但是这个很麻烦,因为数量太大了,需要不断进行。再就是,可能有人会觉得无所谓,留着解闷也好。我并不反对黄推本身,我只是觉得它应该也有规则,至少不能以Spam方式。

那么多的黄推,大量都获得了数千数万粉丝。如果你仔细观察,就发生了两件事情,一是这类黄推号会集中去攻击某些 X 用户,非常恶毒、无耻的方式,往往针对政治抗争的那些账号。另一件事情就是,涌现出不少高粉丝数量的分红账号,承担营销、正能量宣传、意识形态扩张的任务。

所以,那些手下留情、那些嫌麻烦、那些解闷,以及还主动的关注,构成了对邪恶的支持。

马斯克固然创造的蓝v规则和管理机制造成了这种恶,但是很多个普通个体的作为也资助了恶。

其实我想跳开意识形态来讨论这个问题,总而言之,那些 Spam 方式,那些粗鲁,等等各种“非正当”,尤其是道德、行为、界限有关,其实都是在扩张“恶的社会规则”,而我们如果想将来有一个舒适一点的社交媒体,恐怕就要从不给它们机会开始。

我是说,该B就B。

独立开发者不应为权力软辩护,为资本强辩护

先做一下声明,我有不少做技术的朋友和独立开发者,我很喜欢他们。我觉得存在的意义在于创造某些事情,而创造的过程会让人丰富有意思,独立开发者们都属于这类,我很愿意和他们交朋友。

但是最近这些年我的表达越来越激烈,然后头脑里内在的标线也越来越高,所以交流就越来越少。我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不需要考量政治问题、权利问题的,这背后可以有妥协但是可能也需要原则。但实际情况是,很难讨论。

只要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只要有自己沉迷和投入的事情,只要有其他道路,政治问题和权力问题都可以悬挂。原本这也是无所谓的,但是你会看到软辩护和强辩护两种情况,而且很普遍。

软辩护一般发生在社会层面、政治领域,讨论到社会问题的时候,很多人会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能看到可以宽容的部分、可以理解的点、分析背后还存在某种有意义的逻辑,或者是“事情要从两面看”,不是去看权力本身的实施机制,不关心“授权”的问题。这种“理中客”的思路,很容易得到逻辑上的自我鼓励,从而不断强化。虽然他们不会投诚、对权力并不信任,但事实上常以言论维护权力。

很多时候,只是权力还没有Touch到你而已,慢慢就会到你了。比如封 VNP 的时候,你没有做 VPN;封新闻信息类应用的时候,大家都自觉规避这个方面 …… 但总会遇到的,比如支付,比如 ICP注册,比如现在的 App 备案制度。

我一直觉得这个并不复杂,但还挺难讲明白的。但更难讲明白的,可能是“强辩护”这一部分。

你发现苹果公司通过 iPhone 和 App Store 构造了一个完整的垄断性、排他的体系,这里面有非常复杂的审查规则,人们很努力的学习。当遇到分配比率问题,遇到付款退款问题,有人提出批评或者抗议的时候,会有很多独立开发者跑到“主动维护”的角色里,为苹果辩护。然后默默地给自己设置规则,不做苹果可能做的基础功能的软件,不做 Web 注册和付费机制 …… 我一直觉得求活求财都是合情合理的,只是跑出来主动变化,没有权利意识,没有对“权力、集中和过度能力”的警惕,都是很危险的事情。

某种意义,软辩护的公权力,和强辩护的资本权力,很多时候是类似的。更何况,获得更强大权力的资本权力,为了逐利,是很容易跟公权力合谋的。

最为 iOS 和 App Store 变化的就是独立开发者、程序员,但是最难解决备案、注册、合规等各种和政府打交道的事务的,也是他们。对,苹果抛弃他们,眼都不会眨一下的。

吃瓜、长舌八卦和公共讨论

Twitter 这类社交媒体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混淆了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每个人都在自己的 Timeline 和发言里,在这两个领域彼此挑战。但是越是如此,恐怕就是越是要谨慎。以及,通过这样日常观察,大概可以更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公共讨论,以及甄别出真的值得 Follow 的对象吧。

社交媒体成功的把公共讨论行为和长舌八卦混淆在一起了。

最近某知名异议人士被 Metoo 了,引发了非常多的讨论。Metoo 一方面是个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话题和运动,另一方面也因为争议性和话题性被有意无意“流量化使用”,后者让公共讨论变得略微奇怪。

但是更为奇怪的莫过于人们究竟如何参与到这个议程里来的。

我特别讨厌“吃瓜”这个词,这个词有巨大的围观性,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绝大多数热门事件其实都是公共议程的一部分,意味着其实是跟“吃瓜人”有这紧密关系,有着利益关系的。“吃瓜”放弃了这种公共参与,降格了讨论。

如果你写个“吃瓜心得”——这个吃瓜心得竟然也成了常用的做法,那么它究竟是公共讨论,还是八卦小结呢?边界有点模糊,但是至少写作者是把它当作八卦小结对待。人们持续的吃瓜,其实就是持续把公共讨论变为小道消息,从而消除了自己的参与,进而消除了公共舆论。

在 Twitter 或者其他社交媒体上,人们已经养成了“我也可以说两句”的习惯,尤其它的“个人属性”和自媒体属性,甚至有很多的受众——但它依然停留在八卦的水准。

越来越多的知名人士卷入 Metoo,加上这个议题有数年的历史了,于是就有了恩怨情仇。在这次的 Metoo 事件里,我看到了很多长舌八卦,很多私愤,其中不乏原本是持“公共发言”立场的人,让我觉得身为尴尬。

当我们进行公共讨论的时候,还是有它的方法、操守和坚持的。没忍住发了条推:

对于发言的围观者来说,你在参与一场村头八卦、街巷碎嘴,还是在参与一场公共讨论,这两者有区别。对于刷贴的围观者来说,也大概可以看得出哪些人在试图公共讨论一个议程,哪些人在起哄或者报言论私仇或者蹭个流量。赶上一个事情正好可以鉴别,该 unfo 就 unfo 该拉黑就拉黑。

我其实是觉得这是个重要的事情。Twitter 这类社交媒体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混淆了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每个人都在自己的 Timeline 和发言里,在这两个领域彼此挑战。但是越是如此,恐怕就是越是要谨慎。以及,通过这样日常观察,大概可以更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公共讨论,以及甄别出真的值得 Follow 的对象吧。

拉黑马斯克,拒绝授权

马斯克收购 Twitter 之前,就已经深谙“被关注”是一种权力,并且还包含了利益转换。从在 Twitter 上公开讨论买卖特斯拉股票就已经很清楚表明了,再后来对 Doge 币的操作也是如此。在这个背景之下收购 Twitter 我自然是很担心以及“不以为然”的。

后来基本就是“权力表演”了,比如发一个不着调的调查是否要解封川普——这个事情不是以这样不合规的调查,能作为行事依据的。但是,它却充分能体现一种“权力感”。嗯,以及更多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能证实上面,马斯克很懂“关注”等于“权力”。

由于经常因为转发和推送看到他的 Tweets,我有一次刻意看了下,WoW,很夸张,一亿两千七百万的粉丝。我觉得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因为他是我认为会滥用权力的人,因此,被“关注”而获得权力必然会被不当使用。如果说这涉及到权力问题的话,普通人是要意识到,自己的关注其实是一种对他的授权——而超大规模的集体关注,其实是完成了某种方式的整体授权,他会行使这种“话语强权”。

这很没意思,在极权肆虐,我们依然生活在强权阴影下的当下,这种无形的授权是一种危险行为。所以我认真想了想,就拉黑了他。

最近看到新闻《 Twitter 开始向所有人展示马斯克的推文》链接1链接2,第一反应就是“果然如此”:既然被关注就是获得权力,那么权力必然是膨胀的——我们只有拉黑,才是拒绝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