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暴力的一点小感想

语言暴力这个事情,日常生活中也都有,父母对孩子的,夫妻之间,上司对下属。不少人受困于此。挪到互联网上,这种恶意会百倍千倍放大,因此自杀的案例已经屡见不鲜,还有更多是受困其中,因此放弃网络表达、删除各种账号的很常见。

昨天和毛豆君一起看日剧,有一段就与此有关。于是我暂停了一下,实施一下“教育职能”。我希望他意识到在互联网上很难避免这种,因此要学会如何应对,至少要不在乎,内心要强大,把他们都当作狗屎,避而远之,这是“自我保护”的部分;另外,必须了解语言是有伤害能量的,因此在网上要留意不要随意点评别人,给别人带来困扰,这是做人必须的。

没有跟他讲网上刚发生的案例,就是学校被撞死的孩子的母亲被网暴自杀的事情。我脑子里更能想到的是那个粉紫色头发的女生,多么美好的颜色啊。

我之前已经写过多次,互联网、社交媒体来得太快,它们本身就是“原子弹”,而不是大家担心的 AI,只是这个危害是一个缓慢的、隐形的。社会规则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人们大量的讨论实践。但在互联网创造了一个新的社会方式,又因为过于深入,基本上“接管了”我们一般意义的社会,这个“规则过程”基本不存在,即便是如今有所讨论,但是它无法渗透到产品里面去,无法变成基本的素养教育等等,还“为时尚早”。

但是,互联网太快了,热点事件积聚的能量太大了。于是,排山倒海的网暴可能因为一个热点事件涌向当事人。

我在 Twitter 上一个帖子火了,就会困扰;之前写微信公众号的也是如此。各种奇怪的言论就来了,有些产生的反感非常微薄,也谈不上对方刻意或者对错,它就是一点点的积累微薄的反感,就会烦躁。偶尔我还会因此删帖。莫名一堆来指点的、抬扛的,也不乏攻击。

我也算是互联网摸爬滚打很多年了,这些年的厌恶感却与日俱增。

在这件事情上,我确实觉得我们是要“从我做起”的。基本上,我频繁使用的基本上都是包含“拉黑”功能的,或者是控制评论之类,或者是小众方式的交流。拉黑真的有必要,遇到有不良说话习惯的,都直接拉黑,减少再次见到的机会,减少再次被这个ID影响心情。所以,我在 Twitter 上真拉黑了不少,就是不想看到。有人的评论让我不愉快,我会过去看一眼他的 Timeline,如果基本没有自己生活和思考,而特别喜欢在别人帖子下点评的人,大概率会顺手拉黑。我特别看不上那些自己一句屁话说不出来,却特别喜欢跑人家帖子下面叽叽歪歪的人。

此外,对自己也是,尽量规避对具体的人的点评,以及宁可隔空讨论,自己发帖说说自己的看法,也减少去别人帖子下面留言讨论。

我们需要把日常社会的很多规则拿到互联网上来。

在国内,经常会看到人们吐槽,就是家长里短的,以及会被问收入、工作、婚恋等各种私人问题等等,在日本就也会听到为难,就是不太知道如何跟日本人聊天,很容易就谈到对方的私人问题,但规避这个似乎又不知道聊什么了。我觉得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在互联网上大概就是这样,凡是涉及人的都应该能免则免,宁可不说话。

说白了,很多人就是贫乏,毫无内容,没有兴趣,没有自己的生活,就只剩下就去别人帖子评论或者谩骂,它们所有的眼睛都长在别人身上,它们拥有世界上所有的道德观念并且将至作为打人的棒子。

Avatar photo

作者: horse

我们在每个都市都会走失; 但我们依然会扣扳机,狩猎自己 每个人都闪耀独特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