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 游山打猎 油管频道
嗯,在想一点问题

等我想想,我到底在想什么?

facebook

杂记

网络产品的“难民”、“迁移”和“润”

挺有意思 … 很早就用了“数字难民”这个词,其实更早是“自我放逐”,墙高了就难民化了。很有这个身份自觉,除了微信基本都是墙外应用。然后看到逐日苛刻,很多人从微博跑到推特,是真心感受到逃难、规模化的难民。之前 Twitter 变 X 算是换政党。如果收购就像是被殖民吧,我觉得 Instagram 被 Facebook 收购后就是“殖民”状态,当然现在已经内化了成帝国大邦了。所以不满 X 跑到长毛象,更像是跑到乡下了,田园生活。移到 Threads 就像是“润”,但那也是 Meta 帝国。所以我这两天用 Facebook 会觉得从 X 迁移来 F,更像是一些中产的“润”:找个对自己好点儿的地方。产品使用体验上,Facebook 在我心中从给 Twitter 提鞋也不配,到轻松踩 X 一脚,也是很有趣。不要钱就可以定制下方的tab,可以集中在核心功能,比如小组、主页。首页动态可以一定程度定制,另外不断叉掉不喜欢的营销号可以极大优化首页信息流。希望世界尽快回转到减少人工智能的时代,减少推荐,减少算法排序。让人们在不断主动选择的过程中自我塑造,而不是被短视频/撩拨贴不断异化或者矮化或者弱智化。不...
技术应用

关于 Facebook 的一点小感受

我一直有  Facebook  账号,但每年用两三次的频率。各种不喜欢。最近因为想有个其他的社交媒体平台备份文章,另外加上找合适的“社群产品”,所以重新仔细探索了下 Facebook 的用法,发现竟然格外好用,作为一个“复杂产品”,它已经处理得相对清晰了。所以我开启了一个公共主页,把 Blog 备份过去,也让万一想要讨论点什么的朋友可以留言。 你可以开启个人主页相当于有另外一个私人身份,也可以开启公共主页,相当于有一个公共身份。而这个公共身份完全相当于一个独立的  Facebook  账号,所以我用它开了一个“小组”,“读记日本”,用来做点简单记录,也看看能否社群化。其实还有试图搬迁以前的 知识星球 和 telegram 社群去  Facebook 的。但是不管是哪个,我都觉得可能没什么人气,似乎大家对 Facebook 都没有什么热度和使用习惯。整个探索过程中,有两点想分享一下感受:时间线和账号体系时间线Facebook刚出来那两年,加上 Twitter,Web2.0 从 blog、wikipedia 这种东西走到了新阶段,主要是有个新概念出现了,高级一点叫 lifestream ,...
标题和URL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