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 游山打猎 油管频道
嗯,在想一点问题

等我想想,我到底在想什么?

X

杂记

Twitter 的“个人当代史”

我最近的关键字是“自我陈述”和“个人当代史”,我觉得是很重要的事情。今天做了一点实践,叨叨说了很多条,然后觉得内心的郁气还是有所抒发。把它记录在这里。 其实“简中twitter”是有自己的历史的,某种意义还挺豪华的历史,这段豪华历史里不管跳出来如何看对错,但是那些年人们都是非常真诚的。最主要它曾经创造出一个“以反对方式来行动的网络”。 如果简单回顾下,大概是: 1. Geek、Web2.0早期用户 2. 民间反对者行动网络 3. 前者式微,海外反对者渐多 4. 郭文贵阶段。(大傻逼,跟随者都是大傻逼。 5. 漫长的微博难民阶段。(挺烦的,但也交了新朋友。 6. X时代/流量时代。(人渣马斯克接手前就开始了,接手后飙进 但是这是“显历史”,我觉得有些隐藏的线一直跑下来,更有意思和更值得“当代史方式的陈述”。比如屠夫这种入狱前、入狱时、入狱后就是“行动”的隐线,之前是行动者网络的一部分;入狱时王大姐持续的发帖承接了之前的明信片,接续了709家属喊冤史;出狱后要补郭时代、流量时代之类。 我且敬且喜的卢桑也是一条隐线,2011还是12年开始的非新闻,约等于推上的行动网络走到下半程,维稳力量一路...
杂记

网络产品的“难民”、“迁移”和“润”

挺有意思 … 很早就用了“数字难民”这个词,其实更早是“自我放逐”,墙高了就难民化了。很有这个身份自觉,除了微信基本都是墙外应用。然后看到逐日苛刻,很多人从微博跑到推特,是真心感受到逃难、规模化的难民。之前 Twitter 变 X 算是换政党。如果收购就像是被殖民吧,我觉得 Instagram 被 Facebook 收购后就是“殖民”状态,当然现在已经内化了成帝国大邦了。所以不满 X 跑到长毛象,更像是跑到乡下了,田园生活。移到 Threads 就像是“润”,但那也是 Meta 帝国。所以我这两天用 Facebook 会觉得从 X 迁移来 F,更像是一些中产的“润”:找个对自己好点儿的地方。产品使用体验上,Facebook 在我心中从给 Twitter 提鞋也不配,到轻松踩 X 一脚,也是很有趣。不要钱就可以定制下方的tab,可以集中在核心功能,比如小组、主页。首页动态可以一定程度定制,另外不断叉掉不喜欢的营销号可以极大优化首页信息流。希望世界尽快回转到减少人工智能的时代,减少推荐,减少算法排序。让人们在不断主动选择的过程中自我塑造,而不是被短视频/撩拨贴不断异化或者矮化或者弱智化。不...
ads
标题和URL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