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 游山打猎 油管频道
嗯,在想一点问题

等我想想,我到底在想什么?

写真集

东京日记

买了Takeshi Yao拍摄的野田洋次郎的首部写真集《White Day Dream》

对我来说是一次“莫名”的行程。朋友托我今天去代官山茑屋书店帮她买本书。想想很久没去这里了,就做了计划。上午录制完《在地与离岸》第13期,收拾收拾就出发了。出门的时候朋友特意给我打气,“社长可能有机会见到很多漂亮的中/日妹子呢”,我就开始脑部一段情节:某小众论坛上,某活动主办方发帖,“亲们,我们这么好的活动,感觉特别缺一个经典的‘奇怪的大叔’形象在现场参与排队,到处张望看妹子们。求问有人有资源吗?急,在线等!” 然后我这位朋友就主动请缨发帖,说,她来给安排一个。于是就找到我了。嗯,所以吧,我就要好好去做群演了。现场人没有想象中那么多,据说某次活动排七八个小时队 …… 买的书特别大、厚、重,7500日元;然后很多周边,价格都不菲,买了这个、买了那个,还遇到卖完的,基本都要了两份。最后结算36000日元。我都替人心疼这钱。我自己是不太能进入到这种“热衷”状态,但是其实跳出来看,我倒是很羡慕的。人生大概总是要这么过去的,而那些充满热情、期待的所有时间,都是宝贵而美好的。激动不起来的中年才乏味吧。然后我自己去看摄影书了,流连着突然就有点焦虑,不想看了。于是顺从自己内心奇怪的声音,迅速离开了。有点...
文艺批评

川内伦子的《花火》摄影书读后感

川内伦子的《花火》里的照片,如果以单张照片来看,似乎会让普通读者觉得“这样的照片我也能拍出来”。对一个专业摄影师来说可能更有趣,“难道这些不是我选择照片时首先会筛选掉的吗?”这些照片没有追求相机要水平,没有追求烟花要出现在画面中间,没有追求画面的干净等等,各种摄影教材里提示的基本规则都失效了。但是这些照片拍起来并不容易,是在不同的花火大会的多个不同地点来拍摄的。那,川内伦子到底要做什么?我会觉得《花火》“还原了真实的观看情境和真实的观看现场”。花火大会不仅是近距离现场观看,而是它可能给整个城镇带去绚烂、惊呼和临时驻足的美好。你也可能在去现场的路上,或者离开的路上,或者只是路过。所以,对一次花火大会来说,可能你是打开车门临时停留,可能街道的电线杆正好挡住了部分花火,可能你看到了是花火落去一半的天空。即便是在现场,也没有“全知全能”的角度,每个人大抵要看到前面人的背,或者烟花刚散去那朦胧发白的天空也让你有所感触。一个街区很多人都在不同位置、不同方式、不同时间点来看花火,人们看到了很多种视角的花火。这样的还原或许扩展了花火对这个社会的意义,不需要一个专业火花摄影师的角度,那是视觉形式的,不是...
ads
标题和URL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