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预制菜的讨论还挺多的。我是觉得首先这个概念有点模糊,因此用这个词的时候,需要放到生产机制、流通机制和商业体系里来看。第二个是要从消费场景来看,你是如何消费预制菜的,它提供了怎样的生活方式,是将人工业化了,还是帮助你更好生活。
围绕这个话题我能说的内容很多,在做 Youtube 视频的时候,尝试着分为三期讨论了这个话题:
1. 吃“预制菜”真的太可怜了!
吃“预制菜”真的太可怜了!中国特色预制菜很有意思,它就是我们社会发展的缩影。我跟你分三个阶段讲讲为什么可怜
我们在讨论中国的预制菜的时候,首先是要放到“预制菜产业”尤其是产业主体、核心矛盾来看。现在的预制菜产业,是在流量逻辑、美团外卖这些平台逻辑之下催生的;然后产能过剩外溢又推广到了更多餐饮领域包括街边小餐馆。这整个产业是追求:非常高的效率、足够长的保存周期以及尽可能低的成本。
在这种追求之下,基本上谈不上“饮食”,安全、营养、美味三个因素都难以保障。所以,人其实是成了食品工业、预制菜产业链的一环,被吞没,被工业化和流程化了。这个角度,我觉得吃预制菜真的“挺可怜”。
2. 从“预制菜”到我们要怎样的餐饮体验
从“预制菜”到我们要怎样的餐饮体验,分享在中国吃有主人的小餐馆和在日本学艺大学站吃饭的经历,谈谈餐饮塑造人和生活
我在北京的时候,经常和一位朋友吃饭,他不要去商场连锁餐饮店;来日本后一个朋友带我在学艺大学站吃饭,他也拒绝餐饮连锁店。和他们如此美好的餐饮体验,让我很相信餐饮就是我们在塑造自己和创造生活。
餐饮提供的饮食、提供的社区关系、提供的人和人的交流都是一般意义的美团外卖方式的“预制菜”所无法满足的。
3. 日本餐饮“预制菜”很普遍?
日本餐饮“预制菜”很普遍?超市里倒是更多吧。我是觉得日本的餐饮仪式化、餐饮供应链的安全和高效率、餐饮文化的独特地位都更有的谈
日本某种意义是“预制菜大国”,在超市有不同层次非常丰富的预制菜。我们可以去追寻背后的产业逻辑,这是一个围绕人们不同生活方式需求而产生了庞大产业,从食材和生产过程保障了人们生活所需。以至于,“预制菜”并不会当作一个专门话题谈及。
倒是,在有各种预制菜,有各种餐馆的情况下,你选择怎样的生活,如何仪式化、认真对待自己的饮食,如何一人、两人、家庭和聚会场所下选择合适的饮食和方式,这些话题更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