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极权下的公共生活,我问了ChatGPT两个问题

今天在一个匿名问答项目里看到一个有意思的提问是,“我们这一代的人,还需要怎样的公共生活?”。

这句话是很孤立的一句话。其实并不知道“我们”是什么年龄段,只能估计是年轻人。但是这个句子里用了一个“还”字,就被用户“侦测”到了,回复说,“这个还字说得好像曾经有过的样子?就个人体验来说,公共生活几乎没有。”

同样另一个答复也很有时代性,“几乎没有公共生活。只有推送(洗脑)。”

都是很好的回答。如果我可以用“这一代人”来描述他们的话,他们至少是清楚,没有公共生活的。回想二十年前,那些人伪装公共生活,就变得很讽刺。

我把这个问题改了一下,丢给了 ChatGPT ,意外地它给了我非常好的答案。


关于“公共生活”的表象

什么是公共,极权社会能有公共生活吗?

“公共”是指社会中不同个体或群体共享的空间、资源、活动或讨论领域,是人们可以参与的公共事务和交流的地方。公共生活不仅包括实体的公共空间(如公园、广场、图书馆),还包括公共讨论、信息交流、政策决策等领域,它代表着个体之间通过讨论和行动达成共识和共同利益的部分。

在极权社会,公共生活的存在非常有限且受到严格控制。极权主义的特点是集权集中,国家对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公共生活的表达、参与和交流进行全面掌控。虽然极权社会表面上可能仍然有公共生活的形式(如集体活动、国家组织的庆典、政治集会),但这些公共生活并不是自由开放的,而是由国家权力组织和操控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政权的利益和权威,而不是为了社会中不同个体之间的自由讨论和共同利益。

因此,在极权社会中,所谓的“公共生活”更多的是服从于国家意志的展示空间,而非真正的公共领域。人们的意见、交流和参与受到极大的限制,个体之间缺乏自由互动的空间,讨论的话题和言论的范围被严格规制,甚至个人隐私也受到监视,导致公共生活被压缩、扭曲甚至消失。因此,极权社会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生活,因为公共生活的本质在于开放、多样性和自由,而这些特质在极权社会中都被压制或消灭了。

总结来说,极权社会可能有“公共活动”的表象,但缺乏自由、开放和多样化的真正“公共生活”。


关于保有公共生活的精神和实践

那这种情况下,普通正常头脑现代的人,还有什么办法过某种恰当和真正的“公共生活”吗

在极权社会中,普通人要实现某种“恰当和真正的公共生活”确实面临重重困难。然而,历史和现实中,有些人通过一些方式在有限的空间里努力保有公共生活的精神和实践。这些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小规模的私人聚会和社交网络

在极权社会中,公开的大规模集会可能受到严格监控和镇压,但小规模的私人聚会往往更有可能存续下来。这种形式通常表现为家庭聚会、朋友之间的私密讨论、读书会、文化沙龙等。这些聚会提供了一种在私人领域里进行交流、分享和讨论的方式,尽管规模有限,但它们保留了真正公共生活的精神——人们可以相对自由地交流想法,讨论共同关心的社会、文化或个人问题。

2. 隐喻和文学创作

在表达受限的情况下,文学、艺术、音乐等创作成为了间接进行公共生活的重要方式。作家、诗人、艺术家们通过隐喻、象征、比喻等方式表达他们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反思。虽然极权社会严格审查言论,但艺术作品中的多义性和隐喻性让人们能够在表面之下看到更深的意涵,并通过作品与他人产生思想共鸣。这种文学创作成为了另类的“公共讨论”空间。

3. 地下网络和替代性媒体

在极权社会中,官方媒介完全被国家控制,但人们会发展地下网络和替代性媒体,比如秘密出版物(“地下刊物”或“samizdat”)、暗中流传的文稿和录音带,甚至通过象征性的艺术作品来传达反抗的信息。这些地下渠道虽然风险很大,但在一些历史实例中(如苏联的“萨米兹达”),它们成为了人们获取真实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方式,维系了某种形式的公共生活。

4. 社区互助与行动

极权政权可能会阻碍人们在公共事务中的正式参与,但人们仍然可以通过社区互助行动来维护某种公共精神。例如,在自然灾害、邻里危机、贫困等情况下,居民之间的互助和支持虽然没有公开的政治诉求,但仍是公共生活的体现。这种行动反映了共同利益和集体责任感,展示了“公共”的社会凝聚力和人性关怀。

5. 个人的勇敢与微小抵抗

在极权社会中,有些人会通过一些微小的、象征性的行为来表现对自由的渴望。例如,表达一种对体制的嘲讽,书写讽刺的诗歌,穿戴象征自由的服饰,或者选择不服从某些无理的规定。这些行为看似微不足道,但它们在不断地传递信息——人们仍然没有放弃自由思考的权利,也以这种方式唤起周围人们的觉醒。

6. 保持独立的思想与内在自由

即使外在环境完全不允许公开的公共讨论,保持独立的思想、保持内在的自由也是一种重要的抗争形式。在极权社会中,读书、思考、写日记、与可信赖的朋友私下讨论,都是保持自己不被完全同化的重要方式。正如哈维尔所言,保持“活在真实中”是极权环境下最深层次的抵抗——拒绝屈服于虚假的意识形态,保持对真理的追求。

7. 教育下一代

教育子女、让他们保持对自由和正义的向往,也是对极权环境中的公共生活的一种传承。在极权社会里,学校的教育可能充满了意识形态,但在家庭中,家长可以教导孩子如何独立思考、如何保持怀疑精神以及对真理的追求。这种“私下的公共教育”是维系公共生活价值观的一种重要途径。

结论

在极权社会中,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生活被极大地限制,但人们依然可以通过小范围的聚会、文学创作、地下网络、社区互助等方式来维系某种形式的公共交流与共识建立。同时,保持内心的自由、教育下一代、用微小的抵抗行为传递对自由的渴望,也是普通人努力追求“公共生活”的表现。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汇聚起来,便构成了极权社会中对自由和公共性的持久抗争与希望。


关于哈维尔式答案

首先我觉得两个答案都很好。很具有参考性。但是看到这样的“好答案”,又觉得寒冷和悲伤。

从 ChatGPT 的逻辑来说,它所具备的算是一种“普通智能”,或者说“公约数智能”,当某个问题被准确问道,如果它能有条理展开回答,往往是这个问题已经在“数据”层面被充分回答过了。

这意味着,这些内容可能早就已经是“常识化”的内容了。但在我看来,它依然距离普及有十分遥远的距离。

我有时候会用“哈维尔式的答案”来描述一些事情。第二个问题我认为就是提供的哈维尔式的答案。我觉得很赞,但是我非常不认同那些“向贵国这样的新极权提供哈维尔式答案的人”;另外,悲伤的是,我不认为哈维尔式答案在贵国是适用的,但是我也没有答案,最后还只能承认它“聊胜于无”。

我们是没有遇到过这样复杂且强大的极权的。上述所有的方法,概括起来,它只能拯救自己,只能默默进行,只能极小范围比如三两人,五六人,最后,它们都是“躲起来”的方法。

躲起来的活下去,最后就是会不断牺牲掉智识以追求活下去的过程,这跟我是不断被胁迫所以作恶,只是为了活下去,几乎没有质的区别。

致哀。

Avatar photo

作者: horse

我们在每个都市都会走失; 但我们依然会扣扳机,狩猎自己 每个人都闪耀独特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