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抵我们也不再能兴致盎然讨论新话题了吧
昨天更新了《在地与离岸》的第22期,有朋友留言问我有没有去东大。我猜想说的是去听名人讲座吧。然后又想到看到 X 有人说,来了一个知名学者,东京就像过节一样,我觉得还真是一个不错的比喻。我似乎是绝对不会去凑这种热闹的。似乎只有大学本科的时候喜欢各种讲座,后来就没什么意思了,很难从中有什么真正受益,大部分阅读书籍和文章收获更多。互联网已经开始了,后来就更加容易了,TED 这种演讲视频越来越多,更加没有讲座需求。说到 TED 就会想到很多,它开始有强调 15 分钟这样的短演讲,后来就派生出了 TEDx 这种活动,鼓励分布式的演讲组织活动,每次会有多个人分享。然后对我来说,就有了奇遇花园,有了很多很多场次的活动。回想一下,哪些活动的演讲大抵都不是“讲座”。基本上算是两个类型,一个是 Blog 社群的扩大版。Blog 在那个阶段,围绕着“兴趣、新知、探索”展开,分享的大多是当下的正在变化中的东西,没有一个“定论”,所以算不上一般意义的讲座,更多是分享交流了。另一个是社区/社群化的交流,比如技术沙龙、公益圈沙龙、摄影沙龙等等,基于一个专业或者兴趣群体展开。那漫长的几年,大概对我是有很多“塑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