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 游山打猎 油管频道
嗯,在想一点问题

等我想想,我到底在想什么?

算法

杂记

“Go Back to China”与抖音、抗议:一场沙特机场的奇特抗议

沙特机场,一大群中国人采取了现场喊口号的方式来抗议“航班延误”,同时还自己对自己喊了“Go Back to China”这样的侮辱性口号。现场感很强,很滑稽可笑,同时也让人心酸难堪。我是想认真思考一下两个点:1、为什么会喊 Go Back to China,2、为什么会采取聚众抗议的方式。嗯,Share了一下我的看法,欢迎听听。这个 post 的标题是 AI 起的,我修改了一下,感觉真不错。我经常试图有一个论述结构,就容易“多出很多信息”,AI 在处理字幕的时候给我了一个这样的文档概要,分成了五个部分。我竟然觉得也很合适。所以share在下面:抖音、权利与“Go Back to China”:一场沙特机场的奇特抗议一、沙特机场的奇特一幕本节讲述了博主在观看一个沙特机场视频后的感受和思考。视频中,一群中国旅客因航班延误,在机场大声喊着“Go Back to China”,引发了博主的兴趣和好奇。 沙特机场视频内容概述:介绍视频中一群中国人在沙特机场高喊“Go Back to China”的场景,以及事件的起因是航班多次延误。 博主对视频的感受:表达了博主对视频内容感到有趣和值得思考。二、...
技术应用

关于 Facebook 的一点小感受

我一直有  Facebook  账号,但每年用两三次的频率。各种不喜欢。最近因为想有个其他的社交媒体平台备份文章,另外加上找合适的“社群产品”,所以重新仔细探索了下 Facebook 的用法,发现竟然格外好用,作为一个“复杂产品”,它已经处理得相对清晰了。所以我开启了一个公共主页,把 Blog 备份过去,也让万一想要讨论点什么的朋友可以留言。 你可以开启个人主页相当于有另外一个私人身份,也可以开启公共主页,相当于有一个公共身份。而这个公共身份完全相当于一个独立的  Facebook  账号,所以我用它开了一个“小组”,“读记日本”,用来做点简单记录,也看看能否社群化。其实还有试图搬迁以前的 知识星球 和 telegram 社群去  Facebook 的。但是不管是哪个,我都觉得可能没什么人气,似乎大家对 Facebook 都没有什么热度和使用习惯。整个探索过程中,有两点想分享一下感受:时间线和账号体系时间线Facebook刚出来那两年,加上 Twitter,Web2.0 从 blog、wikipedia 这种东西走到了新阶段,主要是有个新概念出现了,高级一点叫 lifestream ,...
ads
标题和URL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