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 游山打猎 油管频道
嗯,在想一点问题

等我想想,我到底在想什么?

社群

在地与离岸

法西斯、中日关系、议题图腾化和社交媒体 – 在地与离岸11

和秦轩做了新的对话节目。用 AI 做了整理,现在的效果真的好。提取的关键字我更喜欢,此外不会和之前 ChatGPT 那样浮夸。基本能够按照时间线分块整理,介绍我们讨论的具体内容。放在下面参考:在地与离岸 11 期谈话内容结构时间: 2024年9月20日时长: 1 小时 4 分钟 46 秒关键词: 图腾、日本、社群、老师、战争、法西斯、中国、以色列、媒体、方法论、读者、社交媒体、个人主义、民族主义、社会关系、行为模式、建立关系、思维方式参与者: Speaker 1,Speaker 2内容结构: 开场及法西斯教育 (00:01-04:55) 两位参与者互相问候,进入第11期话题。 Speaker 2 提出关于如何对儿童进行反法西斯教育的疑问,并分享了自己正在进行的关于中国记者现状的研究。 两人讨论了语言污染问题,即一些词汇在大陆的权力体系下被扭曲,例如“记者”的定义。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04:55-08:53) Speaker 2 朗读了一段关于集体主义的文字,并询问 Speaker 1 的感受。 Speaker 1 表达了对这段文字的厌恶,并回忆起自己年轻时也曾相信集体主义,愿意为集...
技术应用

关于 Facebook 的一点小感受

我一直有  Facebook  账号,但每年用两三次的频率。各种不喜欢。最近因为想有个其他的社交媒体平台备份文章,另外加上找合适的“社群产品”,所以重新仔细探索了下 Facebook 的用法,发现竟然格外好用,作为一个“复杂产品”,它已经处理得相对清晰了。所以我开启了一个公共主页,把 Blog 备份过去,也让万一想要讨论点什么的朋友可以留言。 你可以开启个人主页相当于有另外一个私人身份,也可以开启公共主页,相当于有一个公共身份。而这个公共身份完全相当于一个独立的  Facebook  账号,所以我用它开了一个“小组”,“读记日本”,用来做点简单记录,也看看能否社群化。其实还有试图搬迁以前的 知识星球 和 telegram 社群去  Facebook 的。但是不管是哪个,我都觉得可能没什么人气,似乎大家对 Facebook 都没有什么热度和使用习惯。整个探索过程中,有两点想分享一下感受:时间线和账号体系时间线Facebook刚出来那两年,加上 Twitter,Web2.0 从 blog、wikipedia 这种东西走到了新阶段,主要是有个新概念出现了,高级一点叫 lifestream ,...
标题和URL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