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 游山打猎 油管频道
嗯,在想一点问题

等我想想,我到底在想什么?

女权

公共议程

是女性在美役女性吗?

这种赵家、强权的代入逻辑毁了很多人本应该有的基本认识。这一点上我倒是不苛刻,无非是长期思想管控之下,如果永远无法反对就自然是只能假装站一队了,还是希望能有所认识,任何平权的进展都是我们 共同的进展。
公共议程

浅谈“妇女是社会重要力量”

最近的两句话都让人感受十分深刻。第一句话是“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原帖已经指出问题了。这句话背后就是还是“外人”,而且自己是权力方,“当作”就是一种权力施舍——一句话自证了极权心态。今天看到的另外一句话跟这个异曲同工,就是“妇女是社会重要力量”,它包含了同样的内容,即极权和男权对女性权利的施舍性的承认。它跟“妇女能顶半边天”类似都包含了很大的欺骗性。不想展开了,因为就香港来看,更重要是的女工会的游行被取消,并且警察在当日如临大敌。如果女性不能自己去通过社会运动争取权力,那么其它都是施舍,都是男权、极权的重复确立。
公共议程

“坠落”下来的上野千鹤子

对上野千鹤子,她在中国出版的新书的营销应该算是成功的吧;以及向更多一点的人普及”女性主义“,或许也算做到了。但是作为旁观者,不合时宜参与讨论的男性,觉得这场社交媒体的主导的”营销“还是十分别扭。上野千鹤子是“学术精英”的,因为“社会运动”所以也算是“大众文化”的部分。在传统媒体时代,报纸杂志电视台这些,很好连接了“学术精英”和“大众文化”。大众文化还是文化层面,上对下的生产居多。但是自媒体时代、社交媒体却不是之前意义的大众文化,而是下对上的生产,生产出议题和流量,界定了讨论的“爆点”。这些议题、关键字、爆点,反过来庸俗化地在文化上向上生产,约束了讨论方式和内容。(当然是在言论管制巨大加持之下。)国内的文化人最大的窘境就在这里,他们被庸俗甚至愚蠢的议题完全牵绊住,全身心投入,获得收益。在文化层面不再是引领者,而是被生产出来的工具人,把庸俗打扮得漂亮点取悦大众。回到“宿舍对话”,很多关键词都在创造庸俗化,一开始就是精心设计的,哦,不对,是被庸俗化创造出来的工具人对庸俗社会的精心打扮。只是,把上野老师拖到泥潭了(虽然上野老师看上去并不介意),泥潭由“北大女生”、宿舍、已婚、婚育等一系列组成,...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