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公众号的回忆

有些事情还是要回忆一下,记得苦痛。

虽然意识到微信的潜力和公众号的力量比较早,相关的项目让同事尽快开始了。但我测试,发了两篇做饭的帖子,就迟迟不愿意继续。

因为没有超链接。互联网怎么能够没有超链接呢?和很多 Blogger 旧友们都有这种坚持,虽然大家都不写 blog 也后来陆续都开了公众号。

但是就没得挑,Blog 我陆续“当站”,丢失全部文章好几次了,极其疲惫,而且也会遇到 GFW 各种问题。墙内平台,微博 是我首先放弃和排斥的,找来找去也只有“公众号”。

很自然就是想写东西。从“超链接”这个主题愤愤不平开始写,但很快就发现自己写的东西“主题集中起来”,它很正常就是社会事件的讨论,而且更多是人们如何看待社会事件、如何讨论社会事件的。

你就不可能逃得掉这些东西。虽然 2008 年我自己想明白做媒体是不可能的,但是写公众号却不自然收到了过去的学习和训练影响,收到自己的经验和心愿的影响,开始叨叨叨。

删帖其实一直都有,2015还是2016就遇到了微信公众号删帖,而我其实很温柔,或者说很策略,当然最简单的技巧就是“马老师写得我看不懂”。

一边警惕风险,一边也规避社交媒体对自己的负面影响。其实,把文章按照我自己正常思考问题的方式写,它就会晦涩、句子就会复杂、从句就会多、“可能大概”这样的词就会多、就总是想讲道理、会跑出来专业词汇。

不好阅读当然对规避风险是有好处的,减少了更高风险的敏感词,减少了举报;而且有读者筛选效果,就不会有奇怪的留言。

还是有,社交媒体的困扰一点不少于审查的困扰。开始时想按媒体思路放出所有的评论,尽可能回复;很快就放弃了,拉黑、拉黑、拉黑。

风险有时候会重叠。我写了一篇“雷洋”的帖子,我唯一的十万加,唯一接到5k以上赞赏的帖子。我当时是有情绪的,所以写得简单明了,也有些得意。但是看到数据有点懵,因为感到巨大的诱惑,和巨大的风险。

所以,带情绪的、正义地评点社会事件,大概是流量和收入的道路吧。我也看到不少人这么做了。但我开始自我审查了。

漂浮在流量的场域里,觉得自己乌七八糟的状态里坚持写点什么,其实还是纠结了。但不是苦痛。

删帖是最重要的苦痛之一,我没什么备份习惯,如果这个帖子跑了几天,走完它的生命周期,我是觉得无所谓。但是有些帖子半个小时或者当晚就不见了,还是有很大的遗憾,因为很多东西通过这个过程才能释放,自我安抚下来,快速被删就跟打哈欠被捂住嘴巴了。

但更痛苦的是“发帖”。你认真写了一长篇,点击发布,等待审核;一会儿告诉你“审核不过”,于是你开始找“敏感词”,修改;再发布,再等审核,再不过 …… 如此既往。干脆等明天再发,竟然发过去了?那大概是人工审核,审核的标准不一样,所以下次还可以这么试试。于是,下次花了三天多次发布没有发出去 ……

各种。还要有很多人跑来认真的嘲笑“你的文章我看不懂”。有人很好心给你出主意,要这么写;有人建议写这个有流量写那个有流量。

所以,真正的问题其实是:你为什要坚持在公众号里写?

原因也不复杂,就是在公众号里写,在墙内表达,抵达到自己能影响的人,甚至是周边的同事、朋友,我觉得才是表达的意义所在。你得让观点在自己的语境里进行。

所以我在公众号写东西,基本不用过于思考立场、角度,只是写就好。相反我今天在墙外,却经常会停顿,删掉帖子,因为所占的位置不一样。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墙内写帖子“支黑”一点我觉得还挺有底气;但是在墙外我对“支黑”就觉得需要格外谨慎。

还有一些自己的理由,比如这种写作对我来说是一种“自我安慰”式的抵抗,表明我没有妥协、没有放弃、没有败坏什么的。

但是,你把身段用尽,公众号依然没了。我并不是很多的聪明,大部分都用到如何把观点诚实但技巧的表达,以及发不出来了。可是,多年的素养、经验和技巧都不管用了。

导致封掉公众号的原因是,我某一天写了一句“今天不说话了”。6月6号,公众号没了。因为“级严重别”问题,文章都没了。

生气?沮丧?多少有点,但主要是如释重负,有一种“解放”了的感觉。

就是那种自己的一部分已经完成了,我很彻底很全心意的非常内省的很清楚自己在干什么的方式努力过了。而且也算是得偿所愿,这个结果是明知的必然。

接下来几年里,我如果后悔的话,每次都是,嗯,似乎为了这件事情炸好更合算 …… 比如,我要还有号,我觉得应该为“网证”炸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