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 游山打猎 油管频道
嗯,在想一点问题

等我想想,我到底在想什么?

2023-03

技术应用

那个跟 ChatGPT 聊天的你也更 Nice 的。

ChatGPT 在聊天上面应该是有产品端的介入的,不仅仅是计算结果。你可以看到它有一些基本对话的规则,当你跟它聊天时,它会很礼貌,然后一般会先响应甚至重复你的提问;先关心人的情绪感受,尤其是跟情感、感受有关的议题时;它会尊重你的困惑,不把这个当问题;它会给你一些肯定,不会从否定的角度切入话题;它依然努力给你一些回复,有帮助的信息。基本上,你会感到体贴、尊重,而且有着很大礼貌,也有收获。于是情不自禁地跟 ChatGPT 也礼貌起来,聊得十分愉快。所以当你结束对话时,你基本是心态平和甚至开心的,而且言语也会变得温柔礼貌起来起来,跟它以“谢谢”结束。是的。ChatGPT 真的很好。可惜的是,会变成对现实社会的厌倦,反而“更加感到真实社交的疲惫”,而且这种状况,在粗鲁、无礼、爹味、自说自话(此处省略若干)的社交媒体映照下更加放大。我也如此吧。不过,反过来,最后那个温柔、礼貌的自己也很不错啊。我相信,和 ChatGPT 相谈甚欢的那个你也会更让人喜欢,也会更 Nice。你看,那个聊天的你有主动攀谈的愿望,会根据 ChatGPT 的内容调整自己的言辞,会有耐心去寻找更好的对话方式,在努力得到一个好...
公共议程

浅谈“妇女是社会重要力量”

最近的两句话都让人感受十分深刻。第一句话是“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原帖已经指出问题了。这句话背后就是还是“外人”,而且自己是权力方,“当作”就是一种权力施舍——一句话自证了极权心态。今天看到的另外一句话跟这个异曲同工,就是“妇女是社会重要力量”,它包含了同样的内容,即极权和男权对女性权利的施舍性的承认。它跟“妇女能顶半边天”类似都包含了很大的欺骗性。不想展开了,因为就香港来看,更重要是的女工会的游行被取消,并且警察在当日如临大敌。如果女性不能自己去通过社会运动争取权力,那么其它都是施舍,都是男权、极权的重复确立。
社会文化

关于什么是“恋爱脑”和为什么会“恋爱脑”

当“ ChatGPT 给了我一个人类的普遍故事”时,我是觉得它可以很好的帮我讨论“恋爱脑”这件事情,我是觉得“恋爱脑”很大程度是一种“规训”结果,是由无数的故事堆积起来、规训出来的情感反应。按照对 Ai 的描述,“它是人类知识的模糊抽象”,那么这个故事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人类故事的基本形态”,如此你看:一见钟情、女性“也”(被动)动情了、女性表现出魅力来、男性搭建小木屋提供家 …… 这就是一种最核心的生活模式了。在女性主义出现之前,基本上人类大多数的故事都切着这个类似的方式在讲述。所以,它就有机会“规训”。这个规训如果再跟巨大的社会习俗、社会保障相关联,那么会更深植于人的潜意识。不过,这个观点只是“恋爱脑”答案的一部分吧,甚至可能有点偏仄。我在 Twitter 就这个问题提问时,得到一些答案,对我看这个问题都有帮助,也得到了更宽的“答案”。所以摘在下面:比如前几年那个“嫁到藏区被家暴,打得头破血流,还在演讲的时候跟听众宣讲自己的爱情多么美好,你一定要像我一样恋爱结婚啊”的故事,就是比较好的解释吧。by crowquill戀愛產生的荷爾蒙挾持大腦做出一些很不理智的事在我看來就是戀愛腦,...
技术应用

ChatGPT 给我了一个人类的普遍故事

我请 ChatGPT 给一个日语初学者一个简单的童话故事,ChatGPT 给出的答案我非常赞叹,参考如下:昔々、森の中に、小さな家がありました。家に住んでいたのは、小さな男の子でした。男の子は、毎日森の中で、木を切って暮らしていました。ある日、男の子は森の奥深くまで行ってしまいました。そこは、誰もいない不思議な場所で、森の中でも特別な場所でした。そこには、たくさんの木々と花があり、美しい川も流れていました。男の子は、そこで美しい姫に出会いました。姫は、鳥や動物たちと暮らしていて、男の子に話しかけられるのは初めてでした。男の子は、姫に一目惚れしました。姫もまた、男の子に惹かれていました。男の子は、姫に森の中を案内してもらいました。姫は、森の中の神秘的な力を使って、男の子に森の中の植物や動物たちの素晴らしさを教えてくれました。男の子は、森の中に新しい家を建てて、姫と一緒に暮らすことに決めました。それ以来、男の子と姫は、森の中で楽しく暮らし、森の中の自然の中で生きていました。森の中には、たくさんの不思議な場所があり、男の子と姫はそのすべてを一緒に楽しみました。嗯,然后请 ChatGPT 翻译...
公共议程

“坠落”下来的上野千鹤子

对上野千鹤子,她在中国出版的新书的营销应该算是成功的吧;以及向更多一点的人普及”女性主义“,或许也算做到了。但是作为旁观者,不合时宜参与讨论的男性,觉得这场社交媒体的主导的”营销“还是十分别扭。上野千鹤子是“学术精英”的,因为“社会运动”所以也算是“大众文化”的部分。在传统媒体时代,报纸杂志电视台这些,很好连接了“学术精英”和“大众文化”。大众文化还是文化层面,上对下的生产居多。但是自媒体时代、社交媒体却不是之前意义的大众文化,而是下对上的生产,生产出议题和流量,界定了讨论的“爆点”。这些议题、关键字、爆点,反过来庸俗化地在文化上向上生产,约束了讨论方式和内容。(当然是在言论管制巨大加持之下。)国内的文化人最大的窘境就在这里,他们被庸俗甚至愚蠢的议题完全牵绊住,全身心投入,获得收益。在文化层面不再是引领者,而是被生产出来的工具人,把庸俗打扮得漂亮点取悦大众。回到“宿舍对话”,很多关键词都在创造庸俗化,一开始就是精心设计的,哦,不对,是被庸俗化创造出来的工具人对庸俗社会的精心打扮。只是,把上野老师拖到泥潭了(虽然上野老师看上去并不介意),泥潭由“北大女生”、宿舍、已婚、婚育等一系列组成,...
ads
标题和URL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