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 游山打猎 油管频道
嗯,在想一点问题

等我想想,我到底在想什么?

2023-01

言简地

我对这段话的很多词过敏

在一般医学上来说,频繁接触会“脱敏”,但是我从“语词”准确说“简体中文的日常用语”里跑出来,反过头去不断接触“它们”,反而是益发敏感,基本上讨论公共问题时,遇到某些词就立刻鸡皮疙瘩,然后充满警惕。我发了一条推特内容如下:朋友发了台湾的“飞地书店”给我看,我觉得挺好的。香港人应该以“香港”的内核存在,原本美好的城市正在失去“香港精神”。我更觉得散落在全世界的香港抗争一代的年轻人,能以“香港”实现某种联结,有所创造(至少成为声息相通的共同体),不要被艰难时世和谋生发展消耗掉全部。然后有人跑来留言,我也摘录一下:中国人的勤劳+抓住改开背靠大陆的机会+广东福建人对钱财的贪婪+英国人带来的国际认可的制度+英国政府管治轻微尽量不干涉这个群体 造就了香港所谓美好。其实 大多时候都是表面。即使没有共产党即使没有回归中国 烟花也始终会散去 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一如 狮子山拼搏精神很难再出现年轻人身上一样。我读的时候,觉得不断在被戳,浑身鸡皮疙瘩。 “所谓美好”的“所谓”二字,就是 #言简地 特色。好即好,不好即不好。但我们长期以来的”辩证法“思维和小民意思,恐怕是不愿意面对别人的美好,承认并且学习的。只...
言简地

“我们可以不质疑“的浑身谜

今天在朋友圈不小心看到一个文章标题“我们可以不质疑,但你不要开庆功会”,大概猜到内容,点进去果然就是“质疑”北京开防疫表彰会之类。我想说的是,看到这个标题我十分凌乱,而且有点难受。它比较像是文章写完以后认真考虑后准备的题目,但这个认真准备更多的是关心如何产生流量点击的效果。我习惯从语言本身去看,然后就全部都是问题: ”我们“是谁?作者你要代表谁吗?还是把自己藏到“我们”里面去,安全?或者是激发认同产生流量?总而言之,你很难代表或者描述清楚这个“我们”。 “我们可以不质疑”,但是你不是就在质疑人家开庆功会吗? 我们以为可以把事情分成等级一二三四五,然后我在一让步,你能不能不要二;我在九十八让步,你能不能不要九十九。但问题是,只要一让步了,一定就有九十九。质疑这种东西,是要全部的,要深入的,要不妥协的,才叫质疑。或者才有质疑价值。要么,最后一定会逐步发展到:什么都不能质疑。不管是什么原因,言辞里暴露出来的东西比我们想象得要多。简体中文基本到处充满意识上的纰漏。
言简地

“说这些话根本没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

看到网上有个大V接受采访愤愤地说,“十年前二十年前,说这些话根本没问题”,言下之意当下国内是“大倒退”。很奇怪的言论。对极权来说,这明明是“大进步”。重点在于,它是不是极权?也就是说,在“十年前二十年前,说这些话根本没问题”的时候,它就是极权,它当时的问题在于极权的能力相当不足,所以留下了许多空间。在有这些空间,可以“说这些话”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一个选择是说更生猛的话,跟极权对抗;另外一个选择是“说这些话”,以一种心知肚明的合谋方式占据了前者的话语空间,显得还挺了不起,其实是以此交换得到了名和利。于是,留给了极权发展能力的时间,给了它缓冲,保护了它的生长和发展,等到极权能力“大进步”的今天,你就被封杀了。所以,“十年前二十年前,说这些话根本没问题”的时候,“说这些话”就是最大的问题,就是自我埋葬。
ads
标题和URL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