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 游山打猎 油管频道
嗯,在想一点问题

等我想想,我到底在想什么?

在地与离岸

公共议程

一个话题最恰当的语境,和更准确的问题

最近听到不少人说,出来了还不说什么时候说,或者,现在就是我们必须多说的时候了。我也不反对,但是也觉得也很无趣。大概是我算一直在说吧,说的疲惫了,说得不断重复了。虽然没有放弃,但是经常感受到巨大的疲倦。还坚持说下去大概包含了一个不断提醒自己认知的价值吧。最近讨论“深圳日本学校小学生被刺死亡”时,我感觉自己的聚焦有点过于分散,或者没有层次了。一个话题或许有最恰当的语境,顺便其实就有了一个更真的问题。比如深圳日本学校小学生这个事情,仇日、仇日教育当然是真的。但是它更主要的我觉得是另外两个点: 一个点是“儿童”被普遍的当作发泄对象。这背后是极权更大的问题,极权下人们被剥夺的文明性最多的东西。 另一个点是,很多人被完全剥夺以后就自我放弃了,于是选择社会发泄。这恰好也是极权的核心的,既取消人的可能,也不承接人的崩溃。这之后,仇日情绪、抗日情结、反日教育成了一个关联出口。所以是三点联合的结果。我自己原本追求的发现、阐述自己对社会为何成为这样的认识。但是身处日本,“语境”确实发生了变化,以至于议题也就转向了。而我另外一个很看重的领域是,分析人们是如何看问题以及为什么这么看问题,即公共舆论为什么是这样。...
在地与离岸

其实,我又问了 ChatGPT 两个问题 ……

公共领域、公共议程、公共生活,对于我来说是很熟悉的内容,也慢慢疲惫。但是之前,我之所以对公共生活有一点小小兴趣,是因为当“润”出来了,突然就失去了之前的依托,很多问题变得不一样了。比如,润出来了如何“公共生活”,这对很多人来说算是个真实的问题。于是我就很喜欢“公共生活”这个词,它和“公共讨论”、“公共意见”是不同的,是更大的范围,也更具实践性,甚至,它们更真实,更社会结构化,而不是漂浮着。于是我又问了 ChatGPT 两个问题,给我的答案也很有意思,Share 一下吧,同样,我觉得它们非常有参考性。我是想说,当一个人从极权社会到了一个民主自由的文明社会,但是他并没有国籍,而是“临时”/“外来”的状态,这个时候,他可以享有“公共生活”吗?从严格定义上来看。这是一个很有深度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从极权社会来到了民主自由的文明社会,但他的身份是“临时”或“外来”状态,从严格的定义上来看,他能否享有“公共生活”确实存在一些复杂的考量。1. “公共生活”的基本定义公共生活的核心在于一个人在社会中与他人共同参与、分享、讨论并影响社会事务的权利和能力。这包括参与公共空间的活动、表达观点、参与决...
在地与离岸

法西斯、中日关系、议题图腾化和社交媒体 – 在地与离岸11

和秦轩做了新的对话节目。用 AI 做了整理,现在的效果真的好。提取的关键字我更喜欢,此外不会和之前 ChatGPT 那样浮夸。基本能够按照时间线分块整理,介绍我们讨论的具体内容。放在下面参考:在地与离岸 11 期谈话内容结构时间: 2024年9月20日时长: 1 小时 4 分钟 46 秒关键词: 图腾、日本、社群、老师、战争、法西斯、中国、以色列、媒体、方法论、读者、社交媒体、个人主义、民族主义、社会关系、行为模式、建立关系、思维方式参与者: Speaker 1,Speaker 2内容结构: 开场及法西斯教育 (00:01-04:55) 两位参与者互相问候,进入第11期话题。 Speaker 2 提出关于如何对儿童进行反法西斯教育的疑问,并分享了自己正在进行的关于中国记者现状的研究。 两人讨论了语言污染问题,即一些词汇在大陆的权力体系下被扭曲,例如“记者”的定义。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04:55-08:53) Speaker 2 朗读了一段关于集体主义的文字,并询问 Speaker 1 的感受。 Speaker 1 表达了对这段文字的厌恶,并回忆起自己年轻时也曾相信集体主义,愿意为集...
在地与离岸

一些奇奇怪怪的“润学问题”

来自 在地与离岸 10:多伦多与东京的云中老友对谈录 这个视频里的 AI 整理,还蛮有意思的。1. 润出去是为了追求民主自由吗?答: 这个问题本身就不成立。在国内,追求民主自由应该在国内追求。润出去的人,是在国内不能或不敢追求民主自由的人。润出去是有代价的,要面对孤独、边缘化和重新扎根的痛苦,并非占便宜或爽了。2. 海外华人有公共生活吗?答: 这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有些人认为,在海外的华人社区缺乏公共生活,如同“荒芜的小区”,缺乏共同记忆和社群活动,人与人之间存在距离感。3. 如何面对润之后产生的孤独感?答: 承认并接受孤独: 孤独是润之后必然面对的课题,将其视为一种状态,而非需要立即解决的问题。 重建社会连接: 积极寻找同好,参与社群活动,重建人际关系网络。 发展个人兴趣: 培养爱好,例如阅读、游戏、园艺等,为自己创造精神空间。4. 如何帮助孩子适应润之后的生活?答: 转移注意力: 避免过多谈论过去,引导孩子关注新生活中的积极方面。 提供具体指导: 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安排课余生活,适应新环境的节奏。 鼓励多元文化体验: 例如观看当地动画片、阅读英文书籍等,帮助孩子融入当地文化。...
在地与离岸

在地与离岸 10:多伦多与东京的云中老友对谈录

这个对谈是 9.13 日进行的,今天继续测试和研究 AI 来做整理。对话主要内容及重要观点简报档案: 对话双方:  秦轩(多伦多);Horse(东京) 对话时间: 2024年9月13日 对话时长: 1小时3分钟22秒关键词: 游戏、朋友、日本、孩子、焦虑、小时候、声音、华人、小区、社群、话题、自由、故事、妈妈、议题、转移注意力、民主自由、家庭生活主要内容:本次对话围绕“润”后的生活展开,两位中年男性从媒体人王志安的“公共生活论”谈起,深入探讨了海外华人所面临的孤独、身份认同、子女教育等现实问题,并结合自身经验,对未来职业规划、个人兴趣等进行了展望和思考。重要观点及事实:“润”的代价与选择:对话伊始,秦轩针对王志安的“润是为了追求民主自由吗?”的观点表达了强烈不满,并指出“润”的代价是巨大的,留下要面对恐惧,出来要面对孤独。"当然了,也可能这又被你嘲笑,就是你留下来的人是这种,就是你要接受承受的是恐惧啊。因为我觉得出来就是免于恐惧的自由,我们就是出来是要摆脱恐惧,但是出来会孤独,会边缘化你,然后你会孤独,因为会没根码,你要扎,重新扎根挺痛苦的,所以就是留下人。是,你是要出,要面对恐惧,出...
ads
标题和URL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