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 游山打猎 油管频道
嗯,在想一点问题

等我想想,我到底在想什么?

抵抗 AI 对个体和社会的控制

AI 社会控制

 

核心洞察

核心主题

深入探讨人工智能(AI)的快速发展对人类社会和个人产生的深远影响,特别是其在社群媒体和算法控制方面的作用。对话追溯了互联网和社群媒体的演变,从早期的开放性到当前的封闭性,并将此与 AI 算法的崛起联系起来。主要关注点在于 AI 是否会成为解救人类免受先前控制的工具,还是会导致更深层次的控制。

总体结论

这段对话以一种深刻且略带悲观的视角,分析了 AI 特别是结合社群媒体算法对人类社会带来的挑战。从早期的开放网络到现在被算法和 AI 主导的「封闭花园」,人类正逐渐失去对信息和自身认知的控制权,甚至可能沦为 AI 和权力结构的工具人。面对一个未来可能不再需要大量普通人类的趋势,对话的结论强调了保持主动思考和创造力的关键性,认为这是人类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生存的最后底线,也是创造一个更乐观未来的唯一途径。

互联网与社群媒体的演进

早期互联网 (Web 1.5/2.0)

开放链接 可读写

以博客、维基百科、Google 搜索为代表的开放链接,用户可以自由地阅读和写作。

社群网络时代

社交互动 媒体网络化

以微博、人人网、开心网(中国);Facebook, Twitter(全球)为代表。逐渐从朋友网络转向媒体网络。

「大 家 看 到 的 内 容 呢 就 很 快 的 从 朋 友 网 络 从 朋 友 去 friend network 变 成 了 media network」

移动网络时代

封闭花园 App主导 超级App

移动设备的屏幕大小和用户体验设计无意中促成了应用程序成为「封闭花园」,用户倾向于停留在单一应用程序内,降低了探索外部链接的动力。微信等超级App更容易出现。

「但 是 今 天 到 了 移 动 网 络 你 会 发 现 它 是 一 个 封 闭 的 花 园 打 开 Facebook 一 直 刷 Facebook 打 开 个 微 信 一 直 刷 微」

算法的崛起与控制力

算法主导内容

算法,而非社交链接或用户的主动选择,成为内容呈现的核心驱动力。特别是在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形成了「算法控制」的网络形态。

「你 说 抖 音 是 视 频 互 联 网 还 是 算 法 互 联 网 我 觉 得 视 频 不 是 太 重 要 我 觉 得 算 法 更 重 要」

算法塑造用户

算法不仅是分发内容的工具,更在积极塑造用户的认知和注意力结构。通过反复推送某些信息(「毛点」),算法可以引导用户的思维方向。

「就你打开抖 音 你 打 开 那 个 就 是 就 小 红 书 小 红 书 还 好 一 点 吧 你 就 你 打 开 抖 音 打 開 那 個 X 的 首 頁 你 的 前 面 的 所 有 的 這 種 經 典 的 想 像 完 全 沒 有 任 何 關 係 他 不 他 不 關 心 你」

内容创作者的困境

内容创作者感觉像是在为平台「打工」。即使积累了大量粉丝,平台仍然可以透过调整算法来控制内容的触达范围,倾向于扶持新账号。

社群媒体的影响与困境

社群媒体的「社交困境」

提及纪录片《社交困境》,强调社群媒体为了提高用户停留时间和广告转换率,通过算法诱使用户不断滑动,导致注意力分散、情绪焦虑和信息茧房的形成。

「大 家 都 集 中 在 这 个 短 这 个 消 费 里 面 所 以 说 很 难 集 中 注 意 力 而 且 它 会 制 造 很 多 情 绪 焦 虑」

用户成为「产品」

在社群网络中,用户本身被视为产品。他们的注意力、行为和互动数据被用来提高广告的效益。

「只 有 护 流 网 公 司 或 者 社 交 网 络 公 司 把 自 己 的 用 户 叫 做 呃 叫 做 产 品 人 都 是 产 品 都 是 一 部 分」

生成式 AI 的冲击与挑战

算法控制的进阶

生成式 AI 的出现将算法控制推向了新的层次。它不仅能分发人类创造的内容,还能大规模生成内容,可能导致网络上充斥着由 AI 生产的「垃圾内容」。

「如 果 我 现 在 是 一 个 抖 音 用 户…你 只 是 觉 得 这 个 人 长 得 怪 怪 的…但 没 有 任 何 区 别」

对知识获取的威胁

生成式 AI 特别是对严肃知识内容的影响是令人担忧的。当 AI 生成的长篇文章和深度研究报告充斥网络,且幻觉率很高时,人们将难以辨别真实和准确的信息,导致整体知识领域的塌陷。

「但 是 如 果 你 你 当 你 想 去 获 取 内 容 的 时 候 真 正 意 人 内 容 的 时 候 你 已 经 没 有 办 法 获 取 了 因 他 被 完 全 占 领 了」

信息环境的塑造

越来越多的网络内容正在被生成式 AI 所塑造,特别是在信息层面。可能导致信息的同质化和观点的单一化,真正有深度和独创性的内容可能难以浮现。

AI 时代下人类的角色与未来

AI 作为权力结构的工具

人类使用 AI 完成形式化的、无意义的工作(如写周报),这些工作往往是为了巩固权力结构而存在的。这使得人类成为 AI 和权力结构的「工具人」。

「所 以 人 类 用 AI 现 在 做 的 所 有 的 事 情 都 是 为 了 巩 固 权 利 那 么 其 实 都 是 自 我 努 意」

人成为 AI 的「搬运工」

在一些场景下,人类利用生成式 AI 生产内容,再通过社群平台的推荐算法进行分发。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仅仅是生成式 AI 和推荐算法之间的「搬运工具」。

「你 成 为 纯 粹 的 一 个 生 成 和 搬 工 具 嘛 对 啊 左 边 是 被 生 成 是 算 法 生 成 是 AI 如 意 右 边 是 被 推 荐 是 AI 如 意…」

未来不一定需要人类?

随着 AI 智能的商品化和规模化,机器人智力将超越绝大多数人类。在资源有限且环境恶化的背景下,普通人类的劳动力和存在价值可能会急剧下降。

「很 多 人 没 没有 想 明 白 的 点 就 在 于 真 的 需 要 这 么 多 人 吗 ? 往 后 100 年 放」

主动思考的重要性与人类价值

在 AI 飞速发展,人类面临被边缘化甚至存在价值被质疑的未来,对话强调了主动思考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主动思考和创造,人类才能创造一个被未来需要的形态。人类的意义或价值可能在于那些 AI 难以或无法取代的能力,例如批判性思考、创造未知、情感链接、艺术创作以及探索和质疑现状的能力。

「我 唯 一 的 一 个 一 个 证 明 就 是 说 呢 我 们 得 主 动 思 来 创 造 需 要 我 们 的 未 来 这 个 才 是 我 们 应 该 做 的 事 情」

常见问题解答 (FAQ)

1. 过去数十年,互联网经历了哪些主要阶段?
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重要阶段。最初是早期的网络时期 (Web 1.5/Web 2.0 前),以搜索引擎和开放信息获取为代表。接着进入社交网络时代 (Facebook, Twitter),强调用户互动。随后,移动网络兴起,App 形成封闭生态。近年来,算法控制日益重要。目前正进入生成式 AI 时代。
2. 从桌面网络到移动网络的转变对信息获取方式有何影响?
最显著的影响是从开放链接转变为封闭生态系统。桌面浏览器易于跳转,信息流通。移动 App 倾向于将用户留在单一应用内(「封闭花园」),平台更容易透过算法控制内容,减少用户主动探索多元信息的机会。
3. 社交网络的算法如何影响用户的行为和认知?
算法透过精准推荐影响行为和认知。早期侧重朋友互动,后发展为根据用户行为推断兴趣,推送类似或激发情绪内容。易导致「信息茧房」,被算法塑造特定认知模式。平台过度研究利用用户数据,塑造其注意力和行为。
4. 为什么社交网络平台上的内容创作者感觉自己像是在为平台「打工」?
创作者需遵循平台规则和算法偏好获取流量。平台可透过调整算法控制内容触达,倾向扶持新账号以确保内容供应,老账号可能面临流量下降。创作者为获推荐不得不迎合算法,从创作价值内容转为追求流量,感觉像为平台生产廉价劳动力。
5. 生成式 AI 的出现对信息环境带来了哪些新的挑战?
带来内容泛滥和信息准确性的挑战。AI 可轻松生成大量内容。对娱乐性内容影响不大,但对知识性内容,AI 可能生成看似合理但错误或缺乏深度的信息(「幻觉」),使用户难辨真伪,影响知识体系。
6. AI 时代下,我们所消费的大部分知识和信息是否正在被生成式 AI 所塑造?
是的,趋势显示越来越多的网络内容被生成式 AI 塑造,特别是在信息层面。对观点表达、结构化知识输出和深度研究等领域,AI 生成内容大量涌现。可能导致信息同质化、观点单一化,深度原创内容难以浮现,知识领域面临「塌缩」风险。
7. 人类在 AI 时代是否可能成为 AI 的「工具人」?这种现象在哪些方面已经有所体现?
是的,人类可能成为 AI 的「工具人」。例如,内容创作者为迎合算法,利用生成式 AI 批量生产内容,再透过社交平台发布。过程中,创作者既是 AI 用户(工具),也是平台内容提供者(工具),个体主体性被弱化。
8. 在 AI 快速发展并可能使许多人类工作变得不必要的未来,人类存在的意义或价值在哪里?
人类劳动价值可能下降。AI 能做的事,人类不应再做。人类意义或价值在于 AI 难以取代的能力:批判性思考、创造未知、情感链接、艺术创作、探索和质疑现状。停止思考和创造,人类存在或不再必需。主动思考和创造是证明价值、创造需要人类的未来的关键。

研究指南:未来科技的社会影响

导读

这份研究指南旨在帮助你复习和深化对提供来源材料的理解。材料探讨了互联网和人工智能(AI)的演变对社会、个人认知以及人类未来生存价值的潜在影响。对话涵盖了从早期互联网时代到当前生成式AI时代的变革,重点讨论了算法对内容分发和个人认知的塑造作用、信息过载和注意力分散的现象、以及AI对知识获取、内容创作和劳动市场可能带来的颠覆性影响。最终,对话引导听众思考人类在由算法和AI主导的未来社会中,如何保持主体性、进行有意义的思考和创造,以应对潜在的悲观前景。

重点概览

互联网的演变路径
移动互联网的影响 (封闭花园)
算法控制的本质 (流量最大化)
内容生产者的困境 (为平台打工)
人作为产品和工具
信息过载与注意力分散
知识获取的挑战 (AI幻觉)
AI对劳动市场的影响
未来社会的潜在前景 (赛博朋克式)
人类的应对与价值 (主动思考、创造)

关键术语词汇表

Web 1.5/2.0: 指早期互联网阶段,强调用户的可读写性。
社交网络: 以人际关系为核心的在线平台。
移动互联网: 主要通过移动设备访问的互联网。
封闭的花园: 将用户限制在平台生态系统内的模式。
超级App: 整合多种功能和服务的移动应用。
算法控制: 通过算法决定向用户展示内容。
推荐算法: 根据用户行为推送内容的算法。
流量: 网站或应用的访问量和互动量。
生成式AI: 能够生成新内容的人工智能模型。
幻觉: 生成式AI产生听起来合理但事实上错误或捏造的信息。
注意力经济: 以吸引和维持用户注意力为核心的商业模式。
信息茧房/社交泡泡: 指个人因算法推荐等原因而接触到信息范围越来越窄,只看到符合自己观点或偏好的信息。
牛马/工具人: 在此语境下,指被平台或AI利用来生产和分发内容,缺乏主体性的人。
预制食品: 指事先加工好、只需简单加热即可食用的食品,在此用来比喻AI生成的快餐式内容。
权力结构: 指社会中权力分配和运行的模式,在此主要指资本、政治或平台对社会的控制。
狗屎工作: 指那些没有实际意义,但却被创造出来维持特定社会或组织结构的工作。
AGI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指具备与人类同等或超越人类智能水平的人工智能。
赛博朋克 (Cyberpunk): 一种科幻类型,通常描绘高科技、低生活(high tech, low life)的未来社会,强调技术进步与社会底层生活的鲜明对比。

发展时间轴

博客时代

中国第一波网络时代

以博客为代表的可读写网络开始发展。

约 2011/2012年

社交网络兴起 & 策略转变

微博、人人网等流行。Facebook CEO 访新浪,讨论微博内容策略,建议提高新闻权重。

移动网络时代

App主导与封闭花园

智能手机普及,网络使用转向App,形成「封闭花园」。微信崛起。

约 2015-2017年

图像与视频内容繁荣

Instagram, 抖音, 快手等快速发展。今日头条通过算法推荐新闻分发。

约 2017/2018年后

TikTok 颠覆市场

TikTok(抖音)通过短视频和算法推荐再次颠覆市场。社交泡沫形成。

约 2020年 (疫情)

《社交困境》与内容操控

纪录片《社交困境》探讨社交网络问题。算法对人类内容的操控达到新高度。

约 2023年

生成式AI爆发

ChatGPT等生成式AI爆发。对知识型内容产生高幻觉率,威胁知识体系。中文网络AI生成内容泛滥问题更为严重。

未来展望

人类价值的讨论与应对

AGI可能到来,人类劳动力价值受挑战。资本与权力集中。强调主动思考,创造需要人类的未来。

标题和URL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