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 游山打猎 油管频道
嗯,在想一点问题

等我想想,我到底在想什么?

遮羞布外二篇:1.是匪旗还是遮羞布?2.谁的遮羞布?

昨天写《关于“最后一块遮羞布”》其实有删过一次,也犹豫了一下,最后调整了语气。确实很多人是借用,误用。但在 X 上聊起来,觉得还是需要更加明确,毕竟很多常用句子背后的“价值认知”问题,值得戳破。

1. 是“匪旗”还是“遮羞布”

朋友转发评论到“爱国才是最后一块,都抢着用”。嗯,这个句子来自很典型的“爱国是流氓的最后庇护所”或者“爱国是流氓的最后一块遮羞布”。这里我觉得需要讨论一下“爱国”,虽然我说了很多遍了,爱国是一种朴素的情感,也是一种个人选择,当爱国成为一种要求时,它是法西斯式的,哦,不,它就是法西斯。所以爱国这个时候是用来打击人的, 它是包含了一种强权在的。

所以,我觉得放在朴素的一百年前,和放在经历了“爱国主义”的德国法西斯,日本军国主义以后,“爱国”这个已经成为一种基本认识了。所以,时至今日,当高举“爱国”/“爱国主义”,让它成为一种打击力量,成为极权工具的时候,它为什么还能是遮羞布呢?它就是匪旗啊。高高飘扬的匪旗,意思是:“顺从,成为极权力量的一部分,否则碾压你。”

与此类似,那些所谓“遮羞布”,包含了认知混淆,而且已经谈了多年,每一块举起来的遮羞布,都是匪旗。你不能说“为人民服务”是遮羞布,它是匪旗;你不能说“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是遮羞布,它是匪旗。

2. 所以,到底是谁的遮羞布?

所以,你会发现答案很残忍,那些所谓“遮羞布”,之所以成为遮羞布,是你打算用它来掩盖自己的眼睛而已。如同前面说的,给自己的苟且一个心安的理由而已,极权并没有打算遮羞,它只打算欺骗,只打算欺压。

也就是,遮羞布是一种“自我承认”,我愿意选择一个词/一个说法/一个主义飘在字义上面的那一层,我选择我希望的解释,而不是选择它被实际使用的意图。所以,它就是回避。

每一块遮羞布,都是我们愚蠢/怯弱/虚伪的遮羞布而已。每块遮羞布,本质都是我们脸上大写的“可耻”。

还是想要重复一下,当我不吐不快的谩骂时,我感受到的更多是忧伤。我希望读者能够理解,它是我们混淆/怯弱的世界的一部分,我是说,它现在是或者曾经是我们自己的一部分。我们的认识,也不要成为打击的棍子,而要成为自净的泉水。

留言 欢迎分享你的看法

标题和URL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