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有个很大规模的进口艺术图书批发商 twelvebooks,然后它在东京略偏的龟有车站,有个巨大的“仓库书店 SKWAT”,办公室和书店在一起,还有一个展览空间。
艺术图书就是包括“建筑”在内的,可想而知他们也是有资源的。这个地方占地面积很大,离车站也不远,应该是高架桥高速路的下方,经过了很好的建筑设计,直接是把脚手架外露支撑外面和里面。
东京其实不是很有“网红店”这个概念,因为交通成本高。但是这个店可能小红书是网红店,instagram上也是吧。就很上相。按照专业说法就是很出片。因此我很尊重它的这种存在,拿来测试滤镜app,果然还是很合适的。
有喜欢的地方,从建筑设计,内部设计,以及人们在其中相互观看的感觉。就是完全是一个大的布景,人进入以后也就成了群众演员。嗯,后工业、后现代啥的很多词都可以用上。“奇景。”
但是整体非常失望。因为这个批发商和仓库书店都很出名,据说还有折扣书区域,11点开门,所以原以为我会进去了就不愿意出来,还特地去吃了个面包防饿。
可是书籍完全是以“仓库”陈列的方式,一些书放得高高的,很多书都没有拆包装,整个很高冷,距离人很远。整个又完全是让人行走的空间,行动线放佛就是前面后面都有人在期待你走动那样。
所以我基本就是逃窜感觉的,在巨大的音响声音里,快速穿行了一整圈,拍了很多照片——这个app会有随机漏光效果,所以多拍一点看看有什么意外效果。
这样我只在书店里呆了半个小时。就去了它隔壁的展览空间,同时也有一个小咖啡馆——这个时候没有什么展览,偌大的空间,喝咖啡倒是还不错。按照习惯,尽可能对文艺存在或者喜欢的小店实际支持,就喝了一杯咖啡。
这种失望其实带来了不小的沮丧。虽然工业对人的异化讨论了两百年,但是,社交媒体以来,走到今天,就感觉所有的东西都在慢慢失去“人性”感,人的感觉、时间的感觉,慢慢从事物上消失,从空间里消失。
晚上任老师正好发了两张奇遇花园以前做活动时的照片biu~一枪打中,怀旧都溅出来了。
不过这在东京还算是比较个例的,整体来说我特别喜欢东京,能找到很多时间感的、人和人有潜在社区感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