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很糟糕,录视频几次没法开始,blog 写了也删了。干脆直接 copy paste 零散的信息在这里,结束这件事情:
–
Twitter简中有颇为壮阔的一小段“公共”历史。但现在是不存在真正意义的“公共”,但作为想象还是存在的,个体持公共行为准则来实践也是没问题的。但就是不存在公共空间。所以,所有诉求这个角度的行动、方案和计划,我都直接无视。
然后,《在地与离岸》讨论过几次“海外华人社区”这个词,这也是一个伪概念,是统战概念,拿这个词做任何事情都挺蠢的。现在因为“流量逻辑”的存在,语言问题,反而活生生把这个概念“落地”了,但这意味着这个词既“统战”之后被“流量”接手。所以,任何使用“海外华人社区”这种概念的行动、方案基本可以无视。
继“公共”、“海外华人社区”之后,那么,我们来check一下“反共”这个概念?😢 我基本不谈这个东西。一个是太脏,比币圈脏,性侵、白手套、党校教授、CCTV主持人被吹捧的世界脏透了,造谣听床理直气壮。二个是“反对”不足以成为旗帜。所以,任何使用“反共”、“反对”作为诉求的计划、方案我都会无视。
所以吧,有点理想的人必须想开一点,痛苦艰难才是人生精华部分,有所放弃才是理想主义。好吧。换句话说,对自己所处的时代、所面对的问题、可能的行动策略需要有最基本的认知。如果环绕的都是虚假的概念。那么,创造出但凡一点真实都弥足珍贵。当然,真实也不是毁于发币了。跟这关系不大。
什么是“一点真实”和消失呢?那些体制性的恶、个人的反对,从新闻报道和收集上,是足以缓慢构建微小真实。所以李老师这个号前期存在的价值,为什么白纸期间成为一种共同选择,都印证这个真实。但“海外华人社区”演化出“泛支黑”,构建了另一个流量漩涡。
后期,尤其团队操作以后,新闻选择在我看来是明显偏移,和“泛支黑”这个合流了,越来越多普通个体的恶、越来越多抖音视频式的“谩骂嘲笑”,瓦解了很多东西,让自己归属于喧嚣浮沉之中。所以,在这个变化期,真实就已经稀释到流量泡沫里了。
还是归纳一下。我觉得币在这里是第二个问题,是被当作解决某个问题的手段来提出的。但我觉得从根子上,先看看“这个问题”是啥?是否真问题。我觉得“公共”不存在,“海外华人社区”、“反共”、“泛支黑”都是当下流量泡沫的虚妄,是大娱乐盘。因此就这个问题的解决来发一个币,是不可能的。
上面是在 X 上集中发布的,我整理到上面了。我原本想写发币这个手段也不 ok,但想想没有体力写了。就简单说了一下 X:
“你不能用一个错误的手段去解决一个伪问题”。
我发现论证“伪问题”相对容易,论证“错误的手段”反而难以展开。
简单来说,在一个骗子 99% 的场子里,你觉得它没有门槛,没有很高门槛 …… 🤷♂️
看着吵了两天了,发一条解释一下为什么好无力气,原因如下:
最生气的点是吵架谩骂是毫无意义的事情,而Li币一秒就把全X简中拉到了无尽的口水消耗里,割裂、去信任、无意义化。
唯一可安慰的是本来就没有。
所以,就是没意思。大概率因为这场无聊烂吵会真正减少使用 X 了。